为全面落实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要求,深入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,破解威廉希尔传统特色专业面临的“招生难-培养旧-就业窄”的困局。3月19日学院在雁塔校区召开“招生-培养-就业”一体化改革专题研讨会,围绕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招生策略优化、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及高质量就业促进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。会议邀请公司原副董事长王贵荣教授、教务处处长张旭辉教授和副处长、招生办公室主任李鹏做现场交流指导。公司党政班子成员、各专业负责人、各系室主任、副主任参加了会议,经理孙学阳主持会议。
会议伊始各专业负责人逐一梳理并汇报了当前各专业“招生-培养-就业”全链条中存在的问题,重点聚焦于招生宣传力度不够、课程体系行业需求及新技术结合不紧密、教师教学精力投入不够、员工就业意愿不高等关键难点。李鹏副处长就2025年陕西省"3+1+2"新高考改革背景下,结合考生选科自主化、专业导向强化等新趋势下公司地质、环境类专业招生现状,提出招生宣传策略的革命性转变,建议从过去以学校品牌为核心的单向宣传,转向“专业特色+学校资源”的双维度立体化推广。他特别强调,要组建由专业负责人、企业技术骨干、优秀员工构成的复合型宣讲团队,通过网络直播、现场宣讲等方式展示产教融合成果,凸显了学院在“双碳减排”、“深部找矿”等领域的科研实力,将抽象的专业优势转化为具象的行业价值认知,通过真实岗位场景的沉浸式呈现,有效提升考生对专业的认知匹配度,实现招生宣传从“流量吸引”到“精准匹配”的转型升级。
针对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科交叉融合不足、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短板、行业需求对接不紧密等关键难点。张旭辉处长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:一方面通过“智能+”“绿色+”路径推动专业升级,新增学科交叉课程,重构传统知识体系;另一方面强化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建设,推行“项目制学习+企业导师考核”双轨培养模式,实现教学场景与产业需求实时联动。
王贵荣教授结合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与学院、专业发展实际,提出系统性改革方案,围绕招生宣传与人才培养提出八项具体建议:组建招生工作专班,统筹学院2025年招生工作;制作专业宣传彩页,突出领域课程特色;动员全院教职工参与,实施“人人都是宣传员”机制,专业负责人定期对接生源中学,解读"3+1+2"新高考政策下的专业选择逻辑;学院班子成员分片包干,按地域划分招生责任区,重点突破资源型城市生源基地,建立“目标中学-学院-企业”三方联络机制;精准把握关键时间节点,在高考志愿填报前3个月启动“专业开放日”,通过实验室直播展示地质灾害模拟、环境监测等实训场景;创新招生宣传方式,组建由企业技术骨干、优秀员工构成的复合型宣讲团队,开展“地球科学专家进中学”系列讲座,将抽象专业优势转化为具象行业价值认知;推行“全院一盘棋”战略,要求实验室、博物馆向中员工开放,科研项目吸纳优秀生源参与,形成“招生宣传-人才培养-成果转化”闭环生态;探索订单式培养模式,与企业签订“卓越工程师班”协议,试点“入学即入企”培养机制,实现招生与就业的精准匹配。
全体参会人员围绕各位专家的意见建议展开了积极讨论,普遍认为问题的背后反映出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、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滞后,以及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不清晰等问题。将招生、培养、就业等核心工作一体化推进是非常积极有效的路径,以此对传统特色优势专业积极升级改造,以促进新时代人才的全面发展。
经理孙学阳做了最后总结发言,感谢了三位专家对学院当前的困局和关键难点提出的良方妙药,并表示学院将坚持问题导向,以更大的勇气和魄力推进专业“招生-培养-就业”一体化改革,深入学习高考改革方案和政策,积极调研和学习先行改革省份高校招生布局思路和实践经验,寻求2025年陕西省高考改革落地之际招生宣传工作新突破,构建全员协同、全程跟进的“招生-培养-就业”一体化育人模式,重塑专业定位、拥抱交叉学科、对接新兴领域,有效提升生源质量与就业竞争力,为保障国家资源安全、推动绿色发展的贡献关键力量。

